張貢士


「張貢士」:異史本題作「心頭小人」。今據參校本改。

安丘張貢士卯君寢疾, 「卯君」:青本、鑄本、二十四卷本無此二字。仰卧牀頭。忽見心頭有小人出:長僅半尺,儒冠儒服,作俳優 俳優:〔何註〕音牌憂。漢書·東方朔傳:「朔好詼諧,武帝以俳優畜之。」狀。唱昆山曲,音調清徹; 「音调」:青本作「音」。説白,自道名貫,一與己同;所唱節末,皆其生平所遭。四折既畢,吟詩而没。張猶記其梗概,爲人述之。 「述之」下,青本有「高西園晤杞園先生,曾細詢之,猶述其曲文,惜不能全憶」二十二字。二十四卷本、異史本、鑄本無。其中「杞園」與異史本、本文「附記」中「卯君」矛盾,據袁世碩先生蒲松齡事跡著述新考、王平先生聊齋志異·張貢士小考,此爲杞園子卯君語意,源于鑄本,青本妄改妄收。今刪。

阮亭云:「豈杞園 杞園:〔吕註〕張杞園名貞,字起元,安丘人。康熙壬子拔貢生,舉宏博,授翰林院待詔。耶?大奇。」 鑄本、異史本、青本無此評。

〔但評〕人之一生,不過一場戲耳。衹要問心,自已是何脚色,生平是何節末。要作鬚眉畢現,毋爲巾幗貽羞:要認本來面目,毋作粉臉逢迎;要求百世留芳,毋致當場出醜。能令人共看方有好下場。

〔何評〕此疑是貢士心神。

附記

高西園云 高西園:〔吕註〕名鳳翰,號南阜山人,膠州人,以諸生薦舉官歙縣丞。 「云」:遺稿本作「曰」。:「向讀漁洋先生池北偶談,見有記心頭小人者,爲安丘張某事。余素善安丘張卯君,意必其宗屬也。一日,晤間問及,始知即卯君事。詢其本末, 「詢其本末」:遺稿本作「其概與誌所載同,而本末較詳」。云當病起時,所記昆山曲者,無一字遺,皆手録成册,後其嫂夫人以爲不祥語,焚棄之。每從酒邊茶餘,猶能記其尾聲, 「記其」:遺稿本作「憶其」。常舉以誦客。今並識之,以廣異聞。其詞云:“詩云、子曰都休講,不過是都都平丈(相傳一村塾師訓童子讀論語,字多訛謬。其尤堪笑者,讀「郁郁乎文哉」爲「都都平丈我」)。全憑着佛留一百二十行(村塾中有訓蒙要書,名莊農雜字 「名莊」:鑄本作「多莊」。其開章云:「佛留一百二十行,惟有莊農打頭强。」最爲鄙俚)。』玩其語意,似自道其生平寥落,晚爲農家作塾師,主人慢之,而爲是曲。意者:夙世老儒,其卯君前身乎?卯君名在辛,善漢隸篆印。」 「高西園……篆印」:青本、異史本、二十四卷本無此則。係鑄本正文,遺稿本附録。據袁世碩先生鑄雪齋和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考證,此則不類蒲氏撰寫,顯係鑄雪齋主人所記高西園語。今入附記。

池北偶談一則:「安丘明經張某,常晝寢,忽一小人自心頭出,身才半尺許,儒衣儒冠,如伶人結束。唱昆曲,音節殊可聽。説白自道,名貫一與己合。所唱節末,皆其平生所經歷。四折既畢,誦詩而没。張猶憶其梗概,爲人述之。」

(原載吕湛恩聊齋志異

〔校記〕(底本:異史本 參校本:青本、鑄本、二十四卷本。遺稿本用於校勘附則「高四園……篆印」)